中國古銅都銅陵“銅味”十足謀發(fā)展
2008年09月08日 15:0
511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銅資訊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 中國南方有一座因銅而生、因銅得名也因銅而興的城市——銅陵,該市正以青銅文化為突破口,利用這一唯我獨有的“銅味”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遇。
銅陵市市長李明介紹說,被譽為中國青銅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的銅陵,青銅文化源遠流長,銅產業(yè)是該市最傳統(tǒng)的產業(yè)。去年,電解銅年產量達六十二點三萬噸,是中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基地和重要的銅加工基地。目前,該市的銅經濟已初步實現由資源采掘、冶煉向精深加工轉軌,電解銅產量連續(xù)多年保持中國第一。銅經濟已占該市經濟的半壁江山。
他說,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銅陵就把挖掘悠久燦爛的青銅文化擺上重要位置。一九九二年時任市長汪洋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決定突破就經濟抓經濟、就文化抓文化的傳統(tǒng)思路,利用銅陵獨有的青銅文化優(yōu)勢,舉辦了首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jié)。
據悉,三千五百年前,銅陵人就開始在此采冶銅,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于銅陵,第一家大型有色金屬企業(yè)建于銅陵。銅陵有色(000630,股吧)集團控股公司已進入世界銅精煉企業(yè)前十強。
此外,在銅文化遺產保護方面,該市確定保護范圍出臺保護規(guī)劃,制定具體保護措施。一九八七年以來,先后對春秋—西漢時期的金牛洞古采礦遺址、西周時期的木魚山古冶煉遺址、唐宋時期的羅家村古冶煉遺址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和保護。一九九二年,金牛洞古采礦遺址成為安徽第一個正式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的古銅礦遺址。
在銅文化研究和拓展方面,該市創(chuàng)辦了中國目前唯一專門研究銅文化的學術刊物《青銅文化研究》。
為銅陵發(fā)展增添亮點、補充后勁的第十屆青銅文化博覽會將于十月在銅陵舉辦。屆時,“突出銅陵特色,突出招商引資”的“銅味”十足的博覽會,將引來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的代表出席。
責任編輯: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