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去年新發(fā)現礦產地7處 新探明銅儲量24939噸
2008年03月24日 0:0 372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鉬
今年1月中旬,一條“海南發(fā)現大金礦”的新聞引起了省內外媒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前天,一份《海南省2007年度地質勘查成果通報》更是吸引人們的目光,該通報指出,2007年,全省新發(fā)現礦產地7處,其中有色金屬礦產5處,非金屬礦產2處。 新增探明礦產資源儲量銅24939噸,金18527千克(即近19噸),銀14噸。
據悉,我省自2004年起開始實施1/5萬戰(zhàn)略性礦產遠景調查工作,調查圖幅包括1/5萬志仲、保亭、高峰、藤橋、黃流、千家、九所、崖城8個圖幅,陸地總面積3560km2。截至2007年底,調查掃面工作已基本結束。通過1/5萬戰(zhàn)略性礦產遠景調查,近年在瓊西南地區(qū)先后發(fā)現了一批銅、鉛、鋅、鉬、金等礦(化)點,為解決我省礦產后備選區(qū)緊缺問題,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通報指出,2007年,全省新發(fā)現礦產地7處,其中有色金屬礦產5處,非金屬礦產2處。新增探明礦產資源儲量銅24939噸,金18527千克(其中,土外山、二甲、抱倫等6個礦區(qū)報告復審增加17294千克),銀14噸,鎢1530噸,鉬金屬18438噸,鉛金屬18904噸,鋅金屬12030噸,玻璃用砂2821萬噸。
其中,在我省西南部東方市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處的俄賢嶺礦區(qū)里,通過對土壤異常采用地質草測、槽探工程揭露進行查證,初步圈定一條長約4300m、寬約250~330m的礦化帶,并于該帶中發(fā)現三條金礦(化)體。礦體在空間上分布于東西向王下斷層南側的下二疊統(tǒng)峨查組地層中,礦(化)體厚2-6m,呈脈狀斷續(xù)產出,出露長度約為700m。而礦石主要為含金石英脈和含金蝕變碎裂巖,呈粒狀、碎裂狀結構,細脈狀、浸染狀及塊狀構造。
同時,在瓊海白石嶺新發(fā)現1條鉛鋅礦脈,脈寬約60cm,長20m,圍巖為細粒鉀長花崗,分布在于近南北向的斷裂帶中,礦石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在樂東后萬嶺礦區(qū)內新發(fā)現一個主礦體,長約450米,厚度最大約17米,延伸最大約200多米。(南海特區(qū)報)
責任編輯: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