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大全欲擴產 多晶硅審批將解禁
2011年04月12日 9:27 518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稀土
光伏擴產愈演愈烈,早前因“38號文”而暫停的數個多晶硅項目有望于年內拿到“批條”。
“如果今年沒有新的項目審批落下,未來兩年國內多晶硅的供應缺口會超過60%。”4月6日,中部一家多晶硅企業(yè)高管指出,隨著尚德、天合、CSI阿特斯等企業(yè)產量超過1G瓦,加之新晉眾多下游光伏廠商的進入,2011年國內多晶硅自給率能否達到50%仍是個未知數。
2009年9月,國家出臺“38號文”(即《關于抑制部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yè)健康發(fā)展若干意見》),停止對多晶硅擴產項目的審批,但《多晶硅行業(yè)準入條件》于今年1月底的發(fā)布,令數個停滯的多晶硅項目重現曙光。
3月中旬,國內最大多晶硅廠商保利協鑫董事會主席朱共山宣布,在硅材料業(yè)務方面,將在現有的多晶硅及硅片產能基礎上進行擴產,預計2011年底多晶硅產能達到46000噸。
產能擴容計劃并不僅僅是保利協鑫一家獨有,賽維LDK、中冶集團、大全集團等均有類似安排。
“中冶有計劃拓展多晶硅產能,計劃2011年產能達到1萬噸。”中冶集團副總裁張兆龍表示,中國多晶硅的產量并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所以不存在產能過剩,而目前國家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目前地方政府規(guī)劃過高、多晶硅生產過程中耗能較高等因素,使得國內對多晶硅是否放行面臨激烈爭辯。張兆龍認為,雖然生產1噸多晶硅需要耗電過萬度,但是多晶硅使用后產生的能效比較高,所以“多晶硅不是兩高產業(yè)”。
前述中部多晶硅企業(yè)高管認為,國內規(guī)模小于3000噸的多晶硅小廠確實存在耗能高和沒有封閉循環(huán)裝置等問題,但《多晶硅行業(yè)準入條件》已對此做了明確規(guī)定,加之瓦克、德山、OCI等國際大廠都在擴產,“國內成本高出國際大廠20美元/噸左右,如果不擴,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前述中部多晶硅企業(yè)表示,今年應該會有數個多晶硅項目獲國家發(fā)改委核準。核準項目除需滿足《多晶硅行業(yè)準入條件》要求外,應該會在資質較好的企業(yè)中選擇,同時在原地新建、擴建的可能性極大。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