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再生資源回收 化垃圾為能源
2011年06月02日 10:25 12818次瀏覽 來源: 新民周刊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花了30年,走了這么遠
瑞典王國,在他們自己的語言中,有“安寧王國”的意思。這個北歐最大的國家,坐落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南部,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北與挪威為鄰,西南和丹麥隔海相望。由于風光迷人、環(huán)境優(yōu)雅,近些年來瑞典常被聯合國或歐美雜志評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之一。
由14個大小島嶼及一個半島組成的首都城市斯德哥爾摩水道縱橫,橋島相連,更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去年還從35座歐洲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座被歐洲委員會授予“歐洲綠色之都”稱號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清潔,與市民自覺保護環(huán)境、合理處理生活垃圾的好習慣不無關系。從上世紀80年代起,瑞典政府花了一代人的時間培養(yǎng)垃圾分類的意識。尼爾斯說,一開始的五六年,大家也嫌麻煩,還是把垃圾一股腦兒扔到垃圾箱。政府曾采取措施,設定監(jiān)督員在垃圾收集中心監(jiān)督,抓到未按規(guī)定分類的,就要進行罰款。但這種懲戒性的做法并不受歡迎,所以沒有實施下去。
后來,政府和各環(huán)保組織在不遺余力地向大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想到“從娃娃抓起”,教育小學生們垃圾分類及循環(huán)利用的好處,再由孩子回家告訴大人,在言傳身教和互相監(jiān)督中逐漸形成家庭傳統。為了方便市民辨識,垃圾管理部門還重新設計了垃圾桶的投放口形狀,如瓶罐垃圾桶設成圓孔狀,扔紙盒紙箱的垃圾桶設成扁平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資源錯置的現象。
瑞典人家的垃圾桶大致分成四五格,分別盛放有機垃圾、金屬、玻璃、紙類等。社區(qū)垃圾收集站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容器,方便對號入座。此外,大綱之下還有細則。比如,有色玻璃和無色玻璃要分開,新聞紙(報紙)和其他紙張要分開,牛奶盒要沖洗干凈,不能留有奶漬,指甲油、顏料、化學物品等不能回收,要投放到專門收集點……如果對垃圾分類有任何問題,不知道該如何歸類,居民可以打電話到垃圾處理信息中心、或者上管理部門網站尋求答案。
尼爾斯介紹,斯德哥爾摩市內約有7.3萬個垃圾收集點,涵蓋了14座島上40萬戶住宅和別墅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每周由承包商派出的清運卡車收集一次,如果承包商沒有盡責,會立刻被判出局。至于有害垃圾,有專車每晚在100個固定點巡回收集。
清運費用遵循按量計費的原則,即垃圾產生少,繳的錢就少。額度由市議會決定,業(yè)主承擔,住戶分攤。根據統計數據,一個瑞典人平均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約有480公斤。一般,一棟別墅每年繳費約合200—220歐元。
當然,住戶也可以選擇自己將垃圾投遞到收集總站。Bromma垃圾回收站是瑞典最大的回收中心之一,據市中心車程約15分鐘。居民們可以自己開車,把已經分類袋裝好的垃圾送到這里來。相比專車收集,這樣做或許省不了太多錢,也沒有額外獎勵,但這顯然成為了一種“樂趣”。
記者看到,一對年輕夫妻自駕車來到收集中心門口,將車停好,從后備箱中取出5大袋垃圾,放到收集站免費提供的小推車上。收集站好像一家大型超級市場,樹了許多藍色標牌,上面指出對應的垃圾投放口接納什么樣的垃圾,細則上還有更加詳細的說明。年輕夫婦只要推著小車找到對應投放點,把垃圾送入藍色箱子即可,輕松利落。整個收集站,沒有想象中的異味。
尼爾斯又帶我們走進垃圾站的一間小房間,里面有幾排“貨架”和櫥柜,分門別類地放著殺蟲劑噴霧罐、滅火器等廢棄物。“這是專門收集有害垃圾的,你只要把垃圾放到這里的柜臺,就可以走人。剩下的會有穿制服、戴手袋的專人來處理。”
在斯德哥爾摩,一共有5個像這樣的大型收集站,幾乎全年開放。
另外,超市也在垃圾回收鏈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押金回收制度”,消費者將喝完飲料的易拉罐、塑料瓶和玻璃瓶投入超市自動回收機后,機器就會自動吐出收據,消費者按照收條上的數字到收銀臺兌換現金,每只易拉罐或玻璃瓶可從商場領取0.5—2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1.04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