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稀土:“神股”顯靈 大戶凈賺3000萬
2012年09月07日 8:55 1134次瀏覽 來源: 《財經網》 分類: 有色市場
南方周末報道,為了謀求稀土國際定價權,國家密集出臺政策,由此刺激了股價飛漲。而國家政策,許多都出自包鋼稀土旗下一家研究院。
種種財富,在這只股票上隱秘流動,其中包括與包鋼稀土密切相關的公司。
從5.66元到接近100元,包鋼稀土股價在三年間制造了令人咋舌的股市神話。
2012年8月最后一個交易日,北京亞運村一家證券營業(yè)部的大戶室里,錢尚買入了5萬股包鋼稀土(600111)股票。
今年42歲的錢尚早期在股市上先是大賺上千萬,然后又賠了回去。2009年底,在朋友推薦下,他關掉自己的金屬貿易公司,攜千萬資金殺入包鋼稀土,每股股票的持倉成本不到20元。到2012年5月全部拋出,這只股票上,他一共獲得超過3000萬元的收益,賬戶總資產翻了兩倍?,F(xiàn)在,他再次殺回這只股票,悄悄布局。
“包鋼稀土,絕對是一只很神奇的股票,很有中國特色。”在煙霧繚繞中,錢尚輕松總結著買賣稀土股票的歷程。他參加過很多稀土會議,請教過不少專家,也去過包頭調研,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不用看業(yè)績,不用看公司財務報表,也不用看產品銷售市場,“只要研究好了稀土政策動向,賺錢就非常輕松”。
在包鋼稀土上,云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股權基金,還吸引了各種有名的游資“大戶”和有著復雜背景的利益集團——在投資圈里,他們甚至博得了一個響亮的名頭:“稀土別動隊”。
幾乎與國家稀土政策密集出臺同步,包鋼稀土股價從5.66元一路反轉上升,其間經歷短暫的回調,在2010年10月28日達到最高價96.30元。
包鋼稀土這家位于內蒙古的公司,原本在行業(yè)之外寂寂無名。直到2008年國家開始謀求稀土國際定價權并因此進行產業(yè)整合,人們才突然發(fā)現(xiàn)這家公司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稀土是一種被稱為“工業(yè)維生素”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在高科技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各國都被列為戰(zhàn)略元素。
中國的稀土供應量占全世界95%以上,卻一直沒有國際定價權。2008年底,為了爭奪定價權,國家開始密集行動。這些行動不僅提振了低迷近十年的稀土現(xiàn)貨價格,更在資本市場掀起了巨大的風浪,而包鋼稀土被送上潮頭。
包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包鋼稀土是這個行業(yè)里的龍頭企業(yè)。包鋼稀土由國家8861稀土實驗廠改制而來,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但股價長期在10元上下波動,僅只在2007年大牛市中短暫沖到六十多元。
2008年11月7日,包鋼稀土二級市場股價達到低點:5.66元。
正是由這年年底開始,國家開始密集出臺政策,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項稀土政策頒布。此后三年多時間內,新出臺的稀土政策和規(guī)則超過之前幾十年所有稀土政策之和。
這些政策出臺的主旨,是為了爭取中國稀土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從各自的角度出臺了系列政策,包括資源保護、產業(yè)整合、環(huán)境保護、貿易出口等。政策大多集中在兩個方面:控制出口、控制準入。
在南方稀土資源和稀土企業(yè)均極其分散的情況下,北方的資源主要集中掌控在包鋼稀土手中。而在這一輪產業(yè)整合和集中整治中,毫無疑問,包鋼稀土獲得了更多的礦源和更大的產業(yè)話語權。
盡管這些政策對保護稀土資源和整合產業(yè)的效果存在爭議,但每一條稀土政策的出臺,幾乎都在股票市場激起浪花。
伴隨著股價的上漲,包鋼稀土身價倍增,公司總市值由低點時的48億元暴漲至一度超過1000億元。
在這一幕財富大戲中,國家相關政策成為最有力的支撐。而包鋼稀土研究院,則是國家相關政策最有力的支撐。
包鋼稀土研究院隸屬于包鋼稀土,在稀土應用和研究領域赫赫有名,擁有2個國家級的研究中心。
更赫赫有名的是研究院旗下的中國稀土信息中心:該中心目前建有國內權威的“中國稀土網站”,出版五種稀土期刊雜志,主要從事稀土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發(fā)布,為國家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密集出臺的國家政策中,處處閃現(xiàn)著包鋼稀土研究院的影子。
據了解,中國稀土學會、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北京鋼鐵學院、江銅集團、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五礦集團以及廣東稀土集團等研究機構和公司,不僅掌握了國內絕大部分稀土資源,而且左右著國內稀土政策的走向。
“但包鋼在行業(yè)內有著很強大的話語權。”多位稀土專家稱。
包鋼集團持有包鋼稀土38.92%的股份,但控制著后者從媒體采訪安排到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切,甚至也控制著最重要的礦源——包頭稀土礦是伴生礦,但白云鄂博鐵礦的開采權掌握在包鋼集團手上。
一家曾是包鋼稀土的子子公司,購買了大量股票。這家公司在2011年以500萬的價格出售給個人,而當時公司所持股票市值近二億。
據公開資料,目前國內共有327只股票型基金,先后入主包鋼稀土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的公募基金達70只之多。
除了大型公募基金,資金實力雄厚的游資也是重要的力量之一。2008年至今的包鋼稀土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顯示,一些“超級散戶”們頻繁進出,股票市值動輒過億。
在2011年一季報中,一家名叫“淄博中村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中村貿易)的法人股東出現(xiàn)在包鋼稀土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持股超過270萬,后加倉至近300萬股,位列第六大股東。此時正逢包鋼稀土啟動第三波行情。
工商資料顯示,中村貿易成立于2003年,成立時由包鋼稀土旗下子公司淄博包鋼靈芝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靈芝稀土)控股80%,是一家貿易公司,其他三位股東為自然人許維農,張先彬和趙建軍。
然而,在包鋼稀土的所有披露中,找不到任何有關中村貿易的消息。自稱為中村貿易老板的張先彬表示,中村貿易從2008年開始脫離包鋼稀土的控制,轉為個人控股的私營公司。
這只股票里,依然藏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財富秘密。
(應采訪對象要求,錢尚為化名)
責任編輯: 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