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當代金銀首飾設計:把傳統鑄入現代
2012年11月08日 16:25 61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金屬器皿
滕菲 戲珠 銀、珍珠 直徑3-4cm 2009
滕菲 國禮系列 飛花摘葉 珍珠、銀、戈壁石 直徑6-8cm 2010-2011_06
雖然堪稱國內外教育翹楚、屢獲國內外大獎,但中央美術學院的首飾設計專業(yè)卻一直保持著低調甚至神秘的態(tài)度。
在日前走訪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時卻發(fā)現,這個備受業(yè)界稱贊的神秘專業(yè)正在進行著緊張的布展工作,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網站也在同步報道著展覽的布展情況,即將于11月9日舉行的國內頂級首飾設計與教育展示似乎即將揭開這個專業(yè)的神秘面紗。
【小中見大】首飾設計呈現時代進程
作為精細而易于攜帶的貴重之物,首飾,自古以來是人們珍愛的物件,其往往承載著人生命中最寶貴的經驗與記憶,成為生命、時間和文化的載體。透過首飾的變化,甚至可以捕捉到一個時代的藝術特征。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首飾設計專業(yè)創(chuàng)建者,也是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騰菲教授在緊張的布展現場對記者說。
十年前,當中央美術學院剛剛成立首飾設計專業(yè)時,國內專門針對首飾設計的藝術教育幾乎是空白。當時,中國人的首飾往往缺乏專業(yè)的設計。而如今,中國首飾設計師已然成為國際舞臺上最為活躍的新星。
這個名為“十年·有聲”的展覽,恰恰從首飾的變化說明了審美的變化。中國人對于美的追求,正在逐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加精致。因此,“當代首飾并不僅僅是傳統和古老的概念,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裝飾和點綴,它們應該是精神層面的享受與滋養(yǎng),是可以在佩戴過程中幫助佩戴者發(fā)現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并成為精神載體的生命體驗。”騰菲說。
【十年一劍】傳統與當代的融合
從學生到設計師,從傳統工藝到現代理念,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系教師張凡用她的作品展示了傳統首飾工藝與當代首飾設計融合的探索。在使用花絲鑲嵌作為主體創(chuàng)作方法的同時,她采用了新的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得掐絲部分變得更加柔軟,并呈現出不同與傳統花絲鑲嵌的意境。
對此,張凡表示,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中央美院的首飾設計專業(yè)最為注重的是從觀念、材料、工藝、文化、社會等方面深入,在繼承傳統首飾工藝精髓的同時,追求有前瞻性、文化性的首飾藝術。這也使得首飾與人的有機聯系逐步加深,也成為當代首飾藝術注重精神和個性追求的表達。
據記者在展覽現場了解,在此次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展覽中,包含此作品在內的十年來優(yōu)秀畢業(yè)生作品展覽將與文獻資料相結合,以立體方式呈現給觀眾。
與此同時,來自德國、法國、荷蘭、英國、瑞士、丹麥、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地的24位國際著名首飾藝術家作品也將與觀眾見面,從另一個角度,展現當代首飾傳統與當代的新融合。
責任編輯: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