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米”風暴下的種糧人
2013年05月31日 9:9 8338次瀏覽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分類: 鉛鋅資訊
污染源何在?
盡管市場已經對大米重金屬超標產生恐慌,但作為被關注度最高的湖南省,官方至今沒有系統詳細的說明。
外界普遍懷疑此次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的源頭系水質、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但湖南省農業(yè)廳相關負責人曾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農民種田時所施的氮肥、磷肥、甲肥等化肥中含一定的鎘,若是長年不間斷地給農田施加大量的上述化肥,將對稻谷的鎘含量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即使是攸縣、衡東兩地,其大米重金屬超標源頭是否單一,目前都難下結論。
根據攸縣的官方說法,在幾個所涉大米鎘超標的米廠10公里范圍內,并無重金屬企業(yè);而攸縣環(huán)保局對地下水的檢測亦未發(fā)現有鎘金屬超標的問題。
但這一官方說法并不能完全認定污染源。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攸縣“上榜”米廠的采購范圍實際上遠不止10公里,比如王水生家就離大同橋鎮(zhèn)大板米廠不止10公里,買賣關系更多取決于價格和彼此熟悉程度。事實上,攸縣重金屬生產企業(yè)眾多,規(guī)模普遍偏小,污染相對較重,已被列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重點地區(qū)。
衡東縣大浦鎮(zhèn)東洋米廠則更讓人相信:工業(yè)污染或是稻米重金屬超標的源頭。
記者在東洋米廠所在的大浦鎮(zhèn)看到,鎮(zhèn)內建有大浦工業(yè)園,園內集聚有多家化工廠和有色金屬企業(yè)。另據當地人介紹,更早的時候,大浦鎮(zhèn)還有一個隸屬核工業(yè)部的712礦,目前雖已廢棄,但一些化工廠租用了712礦的廠房和設備,繼續(xù)排污。
事實上,作為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xiāng)”,湖南省的重金屬污染早已“聲名遠播”,近年更是爆出多起重金屬超標和污染事件。
不過,像王水生這樣的種糧農民,似乎并不關心稻米污染因何而來,他們更在意自身的損失,并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重金屬)超標也好,有毒也好,但這又不是我們這些農民投的毒,誰也沒提醒過,現在還要我們承擔這些損失,太冤了。”
“叫屈”的不只是農民。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湖南省農業(yè)廳、農辦等部門人士都表達過這樣一種觀點:作為號稱“魚米之鄉(xiāng)”的產糧大省,湖南的稻米重金屬超標情況確實存在,但絕對不是最嚴重的,“全國各地都有”,但目前的輿論讓人覺得湖南就是在大賣“毒米”,對湖南形象傷害極大,也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情緒。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