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國際經濟影響下的金屬走勢
2013年06月04日 9:36 1356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6月4日國內金屬市場走勢預測
銅市:
隔夜LME市場三個月期銅震蕩盤整,小幅收漲32美元至7340美元。由于Gradberg銅礦傳出消息可能關閉的時間長于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但由于美國經濟數據不佳,銅價回吐漲勢。最新數據顯示,美國5月Markit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52.3略高于預期的52.0,前值為51.9;但美國5月ISM制造業(yè)指數為49.0,低于預期的50.7,前值為50.7。預計今日滬銅主力合約波動區(qū)間在52200-53200元。
鋁市:
隔夜倫鋁收漲0.97%,盤中最高觸及1939美元/噸,收盤1926美元/噸。中國對電解鋁化解產能的政策刺激仍在支撐鋁價,但是經濟方面的利空數據限制了漲幅。美國公布的5月制造業(yè)數據出現(xiàn)萎縮,中國昨日公布的PMI數據也顯示經濟喪失動能,宏觀風險預計將削減投資者看多的情緒。受外盤影響,預計滬鋁主力合約今日大致運行區(qū)間為14900-15000元/噸。
鉛市:
隔夜LME基本金屬全線上漲,倫鉛報收于2217.25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0.84%。美國供應管理協(xié)會(ISM)周一公布數據,美國5月ISM制造業(yè)采購經濟人指數(PMI)為49.0,為2012年11月以來首次萎縮,美國主要經濟數不及預期,導致市場料美聯(lián)儲將維持QE規(guī)模,不會很快退出刺激計劃,美元走勢受到打壓,支撐倫鉛繼續(xù)走高。預計今日滬鉛將跟隨外盤走高,主力合約大致波動區(qū)間在14030-14120元/噸。
鋅市:
隔夜倫鋅低開高走,報收于1947.25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30%。技術面上看,倫鋅處于各條均線上方,上漲動力充足,但隔夜公布的美國制造業(yè)數據疲弱,且歐元區(qū)、德國、法國、西班牙及希臘制造業(yè)仍處萎縮狀態(tài),令倫鋅升勢受限。預計今日滬鋅將延續(xù)小幅上漲態(tài)勢,主力合約大致波動區(qū)間在14830-14930元/噸。
錫市:
隔夜倫敦三月期錫上漲350美元/噸,至21250美元/噸。美國5月ISM制造業(yè)指數意外降至49.0 創(chuàng)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5月韓國匯豐制造業(yè)PMI為51.1,較4月的52.6下滑。印度尼西亞匯豐制造業(yè)PMI前值為51.7,歐美經濟現(xiàn)狀有待好轉,亞洲地區(qū)經濟短時樂觀。預計今日倫敦三月期錫價格波動區(qū)間在21000-21500美元/噸;國內現(xiàn)貨錫市價格在143000-147000元/噸。
鎳市:
周一LME鎳價表現(xiàn)搶眼,成為基本金屬中漲幅最高的品種,收盤于15185美元/噸上漲了360美元/噸。鎳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于中國國儲局利用最近金屬價格下跌的機會,在國際市場上“抄底”購買了3萬噸鎳。此外,國儲局也在密切關注銅的走勢。安泰科鎳首席分析師徐愛東認為鎳價并不是很快能見底的,國儲局若真在此時出手收購,主要目的或是為了國企解困,目前全球鎳年消費量160萬噸,中國鎳年消費量70萬噸,中國鎳庫存20萬噸。國儲局僅收儲3萬噸鎳對抬升價格的作用非常有限,更多的或是心理作用。用于不銹鋼生產的鎳合金價格自2011年初以來暴跌50%,現(xiàn)價在1.5萬美元/噸上下,不看好2013年鎳金屬的供需基本面。鎳價繼續(xù)深跌不可能,但反彈上漲的空間也非常有限。
鉬市:
6月3日,LME三月鉬期貨買入價為23000美元/噸(10.43美元/磅鉬),賣出價為24000美元/噸(10.89美元/磅鉬),買入價及賣出價較前一交易日均下跌500美元/噸?,F(xiàn)金買入價為23000美元/噸(10.43美元/磅鉬),現(xiàn)金賣出價為24000美元/噸(10.89美元/磅鉬)。當日庫存為168噸,較前一交易日庫存持平。
近期國內鉬主要品種價格低位持穩(wěn),市場買賣冷清,實際成交價格稍顯弱勢。鋼廠招標行情不佳,需求不強。預計,短期鉬行情或仍較低迷。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