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經濟發(fā)展路線:化解產能防地方債
2013年12月16日 11:29 4375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wěn)中求進總基調
2014經濟發(fā)展路線圖確定
化解產能過剩、防控地方債風險是兩大重點
“2014年將由兩個‘R’來主導中國的經濟進程,第一個是Reform(改革);第二個是Risk(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召開前,瑞士信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而從會議公布的內容來看,明年經濟工作的兩方面任務是推進改革和防范風險,從而確定穩(wěn)中求進的基調。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型路徑,即在保持國內生產總值(GDP)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化解產能過剩,著力防控地方債風險,實現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認識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fā)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之前市場有擔心財政政策是否會由積極改成穩(wěn)健,但結果并沒有,而且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說,“無論明年增長目標定多少,以穩(wěn)為主是核心,目標、政策不會有大的調整。”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預示著明年不大可能進行額外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但是會議認為“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又暗示宏觀政策不應偏緊。會議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是“延續(xù)緩慢復蘇態(tài)勢,但也存在不確定性”、“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方向都存在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政策微調多變仍會是明年的特征。
在保持宏觀政策總體穩(wěn)定的同時,會議提出了明年六項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外界普遍認為化解產能過剩和防控地方債風險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會議強調,中國將著力于防范債務風險,應對工業(yè)產能過剩問題,并加大保障房供應。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更是紛紛轉載了中新社的文章《地方債首次單列來年六大經濟任務》。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產能過剩,所以改革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否則就難以見到成效。”中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明年去產能將是最值得市場關注的結構性機會。政府將通過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來大力調整產業(yè)結構。
對于地方債風險,魯政委認為,會議從全口徑納入預算、嚴格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強化考核教育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全面防范和逐步化解方案,此前市場擔心的中國地方債違約風險基本消除。
為實現經濟發(fā)展目標并防范風險,業(yè)內專家認為,從會議精神來看,應該“把改革創(chuàng)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表示,“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者之間并不矛盾,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關系。從中長期來看,只有調結構才能穩(wěn)增長,只有促改革才能調結構。因為結構失衡的情況下不可能保持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而不改革也很難解決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但在短期內這三者之間需要互相兼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保持增長相對穩(wěn)定。會議強調“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這一點是重要的,意味著不會不顧一切地追求短期增長。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