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鎢礦超采近5萬噸
2014年03月13日 11:24 3760次瀏覽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分類: 鎢
中國是鎢的第一生產國,但鎢資源的儲采比卻遠低于全球儲采比。
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表示,經多年過度開采,我國2012年鎢資源儲采比已降至9.4,明顯低于全球儲采比21.94的平均水平,盲目重復建設和無序開采更嚴重影響了國內鎢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為保護緊缺資源,從2002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向全國鎢礦下達鎢精礦開采的“總量控制指標”,這一指令性計劃已連續(xù)實施至今。
但近年來,國內鎢精礦開采一再超標,冶煉加工企業(yè)未批先建,生產規(guī)模屢屢擴大,鎢礦超采現(xiàn)象嚴重。“以2013年為例,國土資源部下達的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萬噸。但據第三方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13年全國鎢精礦產量達13.8萬噸,同比還增長8.3%。”周中樞稱。
超采造成的惡果,在“世界鎢都”江西大余縣表現(xiàn)尤為突出。2011年11月,大余縣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根據《大余縣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fā)展規(guī)劃(2013~2020年)》,由于長期高強度開采,現(xiàn)有鎢礦可開采利用僅剩6.16萬噸,開采年限不足10年。
周中樞認為,造成這一現(xiàn)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投資者看重眼前短期利益,不惜資源浪費,“大礦大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二是地方政府出于局部經濟利益考慮,對于沒有生產礦山的小型鎢礦選礦企業(y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三是政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力度欠缺。近兩年來全國115座主要礦山普遍存在超產的問題,卻沒有一家受到過相關部門的嚴厲處罰。
他表示,從長遠和全局看,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合理資源配置的政策執(zhí)行,必將加劇鎢資源的無序生產和惡性競爭。同時,西方國家為獲得我國廉價鎢資源供應,已將我國稀土、鎢、鉬等稀有金屬出口管理訴諸WTO,鎢產品面臨取消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的風險。
在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于科學合理開發(fā)鎢資源的提案。他建議加強對鎢精礦主采指標及綜合利用指標的嚴格管理。建議國土資源部門在控制總量的基礎上,參照稀土資源指標分配模式,將礦山開采總量控制指標下達給各省,同時將部分指標對大型鎢生產企業(yè)單列,以便各省及大型企業(yè)內部合理調配使用。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