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是為了“融合”
2014年09月25日 9:41 283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新材料前沿
短信壓根沒想到敗倒在微信的“石榴裙”下、相機萬萬沒想到市場被手機扳倒、商場超市居然會被“包郵”搶走了不少消費者、銀行業(yè)怎么也想不明白居然受到了金融寶的沖擊……這些看似“牛頭不對馬嘴”的事件讓業(yè)界措手不及,這就是當下演繹在網絡、信息時代看似不靠譜卻一點也不離譜的現象。
行業(yè)之間表象看“風馬牛不相及”,但觸類旁通中也需要舉一反三剖析“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以全新的思維去與時俱進。在與本報周刊部編輯聊到即將別離經營10年的“加工材料周刊”時,心中潛存著依依不舍的滋味。2004年至今“加工材料周刊”已創(chuàng)辦10年有余。10年,人生有幾個10年;10年,有色報見證了銅、鋁、鈦、鎂等有色金屬從小變大、從弱做強的歷程;10年,“加工材料周刊”見證了有色金屬加工業(yè)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咸;10年,“加工材料周刊”編輯把心血化為材料金屬福惠于經濟繁榮的一個個絢麗的符號;10年,“加工材料周刊”編輯在百以百萬計的文字里默默錄入銅、鋁、鈦、鎂進入衣食住行的五光十色……10年,“加工材料周刊”成為一段值得回味的歷史,成為一段助推材料金屬茁壯成長的歷史!
網絡鋪天蓋地而來,信息迎風招展而至,大數據、云計算、支付寶融合了大時代、大產業(yè)、大發(fā)展,地球控制在掌間,觀念輻射在指間。在短信敗給微信、相機輸給手機、包郵動搖商場、支付寶沖擊金融業(yè)的跨界競爭、跨界融合中,傳統(tǒng)紙媒體同樣受到了網絡新媒體的挑戰(zhàn),報網融合成為媒體生存與發(fā)展的一大趨勢。與“加工材料周刊”的別離雖然割舍不斷那段傾注的感情,但這是“十年樹木”的成就,是報網融合的基石。
別離是為了更好的融合。紙媒體需要另辟蹊徑,進一步化危為機,拓展市場;新媒體需要在浩瀚的信息里獨樹一熾。報網融合過程不管是紙媒體還是網媒體都要“切”中有色金屬適宜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品質”,少一點宣傳味,多一點專業(yè)味,少一點板著面孔,多一點喜聞樂見。這樣,與時俱進的報網融合才會承載“材料金屬”的和諧夢想,才能實現跨界融合的珠聯璧合。
縱觀有色金屬工業(yè)十年的成長,其實,所有金屬材料與人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一樣而已,關鍵看報網融合之后如何去感知冰冷金屬儲存的生靈特性,然后恰到好處地運用筆墨、鍵盤、鼠標去潑灑金屬的靈魂,讓讀者讀出味道來,嚼出金屬的靈性來。想想銅、鋁、鈦、鎂等有色金屬,哪個不是在福祉于人類的衣食住行,人類社會已經離不開有色金屬,人之靈魂與金屬之靈魂早已鑲嵌在時空隧道里。紙媒體、新媒體、報網融合,如果沒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夠喚醒有色金屬的靈魂,不能夠喚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什么媒體都是沒有前途的。因此,報網融合是一種形式,而內容則是觀念碰撞出來的火花,這朵火花需要報人用心去提煉。
“別離”是為了更好的“融合”,“加工材料周刊”的退位是為了報網融合的進位,“加工材料周刊”編輯割舍不了的10年情感是為了培育紙媒體與新媒體“齊力斷金”更齊力創(chuàng)新的時代風采。相信明天《中國有色金屬報》的報網融合一定會拓展出銅、鋁、鈦、鎂等有色金屬精彩紛呈的美麗未來,在衣食住行中展示冰冷金屬溫暖人類社會進步的靈魂,讓讀者在報網融合閱讀中回眸有色金屬帶來的生活福音。
責任編輯: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