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素致景谷地震傷亡損失較小
2014年10月14日 8:38 2774次瀏覽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于德福 趙漢成 郭岸英 陳大波
10月10日,地質專家、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連舉和武警黃金部隊三總隊副總工程師郭俊華,在景谷地震抗震救災一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8月3日發(fā)生的魯?shù)榈卣鹣啾?,景谷地震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相對較小,主要是六大綜合因素決定的。
一是景谷震區(qū)地質結構相對穩(wěn)定。震區(qū)臨滄花崗巖出露面積大,分布長達百余平方公里,地質結構較為穩(wěn)定。魯?shù)檎饏^(qū)斷裂發(fā)育、縱橫交錯、巖石破碎,地震破壞性更強。二是景谷震區(qū)地形相對平緩,震中永平鎮(zhèn)是一個平原“壩子”,周圍山也不高,地形平緩,對地震的放大作用不明顯。魯?shù)檎饏^(qū)地形切割深,山高、坡陡、谷深,對地震的放大作用十分明顯。三是景谷震區(qū)特殊的木結構房屋抗震效果明顯。當?shù)啬静呢S富,民居多為穿斗結構的木質框架,框外再砌土墻或磚墻,框架結構嚴密、不易震垮,且木結構對墻體形成了有效阻擋,因而震區(qū)外墻都是往外倒塌。魯?shù)檎饏^(qū)多為土沖墻,無木框架,墻體向內倒塌造成的傷亡較多。四是景谷震區(qū)森林植被較好,森林覆蓋率高達74.6%,使坡體更穩(wěn)定,山體崩塌、滑坡的情況不明顯,造成的次生地質災害不多。魯?shù)檎饏^(qū)森林覆蓋率較低,植被較差,地震引發(fā)的崩塌、滑坡災害較多。五是景谷震區(qū)的群眾防災意識較強。國土資源部門防災培訓和演練較多,百姓防災意識較強,地震來臨時逃生能力和意識都比較強。六是景谷震區(qū)的人口密度較低,為48人/平方公里,村落稀疏,尤其是山區(qū)人口稀少。魯?shù)檎饏^(qū)的人口密度達265人/平方公里。
兩位地質專家同時提醒,震區(qū)植被好,坡體穩(wěn)定,但也增加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隱蔽性,增加了排查難度,必須繼續(xù)做好巡查排查、值班職守、群測群防工作。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