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套國產設備隨航大洋第34航次科考
2014年12月11日 9:7 5442次瀏覽 來源: 中國船舶報 分類: 有色裝備
近日,我國執(zhí)行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科考船從三亞起航,深海巖心取樣鉆機等多套自主研發(fā)科考設備隨船,將進行海底礦體特征調查、硫化物巖心取樣等作業(yè)。
據介紹,本航次大洋科考的主要任務,是對該合同區(qū)100個區(qū)塊中的15~20個區(qū)塊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化異常區(qū)進行勘探調查。同時,獲取國際海底管理局要求的環(huán)境基線資料及生物基因樣品。在本航次大洋科考中,將使用自主研發(fā)的深海巖心取樣鉆機進行硫化物巖心取樣;使用自主研發(fā)的拖曳式深海自然電位探測系統開展礦體特征調查工作;使用電視抓斗、箱式或重力柱進行化探取樣。
據了解,本航次使用的深海巖心取樣鉆機、深海自然電位探測系統均由北京先驅高技術開發(fā)公司研制,性能處于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深海巖心取樣鉆機適用于深海底硬質礦巖取芯作業(yè),目前已形成鎧裝同軸纜和鎧裝光電復合纜兩大系列,包括1.5米淺地層、5米中深度和20米大深度4個型號的深海巖芯取樣鉆機產品,作業(yè)海況為4級,最大作業(yè)水深為4000米,巖芯直徑為50毫米,最大取樣巖芯長度為1.25~2米。深海自然電位探測系統是用于深海底自然電位異常探測的設備,經鎧裝纜吊放連續(xù)進行近海底拖曳作業(yè),通過所帶傳感器探測距海底的高度,并由水下數據采集通訊系統實時采集上傳水下傳感器數據,可快速、有效地勘探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qū)。該系統的探測電纜長為60米,分辨率為0.01毫伏,拖體質量為850公斤,由甲板單元(通訊機、供電電源和控制計算機)、拖體單元(通訊機、探測控制電子艙、電源艙、探測電纜)、傳感器(照明燈、攝像頭、高度計)以及超短基線聲信標、溫鹽深儀(CTD)、氫離子濃度(Ph)等物化探傳感器等組成,可在4級海況下作業(yè),最大工作水深為6000米。
據悉,本次大洋科考調查區(qū)域在西南印度洋我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qū),本航次是我國開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規(guī)劃第一個五年任務(2012年~2016年)的第二個航次,計劃時間為209天,航程約2萬海里,分為5個航段,預計2015年6月22日返回青島。
責任編輯:趙天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