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融資”降溫打壓中國銅需求
2015年04月01日 9:11 295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現貨 作者: 華爾街見聞
中國的部分企業(yè)利用銅融資的動力下降,直接導致這一黃色金屬的需求減少、價格承壓。
據總部位于倫敦的咨詢公司CRU公布的數據,中國保稅區(qū)內的銅庫存在今年一季度下降,盡管同期屬于傳統(tǒng)上供給過剩的時間段,這或顯示了由于融資需求減弱導致銅需求疲軟。
CRU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一季度銅消費僅增加了0.7%,是2008年以來最弱的一個季度。
自去年青島港融資騙貸丑聞被曝光后,中國銀行業(yè)大多收緊了對金屬進口的信用證的發(fā)放。此外銅價自去年7月以來走入熊市,至今共下跌約15%。而伴隨中國不斷出臺貨幣寬松政策,人民幣也出現了貶值傾向。
在銀行收緊信貸、銅市不景氣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的三重擠壓下,銅融資的空間越來越小。
“銅融資的核心思想就是賒賬買銅,迅速轉售以回籠資金。”,中國經濟網引述一股份行貿易融資部人士稱,其本質是用商品貿易名義做融資。
最為人熟知的手法是信用證模式,賒賬環(huán)節(jié)借助銀行信用證,買賣環(huán)節(jié)借助轉口貿易,一般需三方合作。具體運作模式是,比如國內銅貿商A、兩家境外公司B和C。交易流程大致是,銅貿商A向銀行申請開具信用證作為付款工具,從境外公司B手里買下一批銅,延期90天付款。隨后,A將同一批銅折價出售給C公司,獲得美元現金并結轉為人民幣。最后,C將銅銷售給B,B則以信用證向離岸銀行融資來支付。
整個過程中,交易標的銅一直在保稅倉不動,唯有倉單在三方流轉。交易完成后,倉單轉回到最初賣家B手里,銅貿商A獲得一筆為期90天的短期融資。
在這一過程中,銅價和人民幣的匯率最好可以處在上升的過程中,如果下跌的話,會導致融資成本升高,甚至出現虧損。
CRU分析師Matthew Wonnacott表示,“融資成本上升且回報下降。”
過去,很容易就可以每周都從銀行手中拿到信用證,但現在這一國臣可能最長要花費三周時間,CRU另一位分析師Chunlan Li表示,“過去你每周就可以買10噸銅,現在你一個月才買這么多。”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jtclg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